持续保持西部第一!重庆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已覆盖近九成居民

时间:2020-08-26 发布:赛通环卫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重庆在追赶“新时尚”的路上
马不停蹄
一年多来
重庆垃圾分类工作
力度大
进展快
效果好

 

鼓掌.gif

12.png

 

 

垃圾分类覆盖率一年翻了一倍多

 

  2019年1月1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正式走进重庆市民生活。

  2019年6月,重庆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当时,主城区生活垃圾覆盖率为33%。

11.png

  一年多来,重庆下大力气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示范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
  截至目前,全市党政机关等1.7万个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80个街镇和全市2011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形成了以镇街为“主阵地”、社区为“主战场”、居民家庭为“着力点”的分类示范工作格局。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85.9%,与去年6月相比翻了一倍多,较去年底也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的垃圾分类覆盖率已高于全国46个重点城市平均水平。
撤桶并点.png
 
 
创新建立“四级”指导员制度
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7.5%
   垃圾分类需要大家积极参与。一年多来,重庆围绕提高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工作。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日益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创新建立了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并在去年底被评为“中国繁荣城市管理创新范例”。
  “四级”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实现了分类政策有人讲、分类知识有人教、分类情况有人监督等多方面作用。
  今年3月,“重庆市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开展垃圾分类网上接力活动,吸引350万人次积极参与。
  同时,重庆深入开展“文明新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志愿者达到1.2万名,发布平面广告16.5万块,主流媒体宣传4900余篇次。“发现重庆之美”调查推选活动连续两届设置垃圾分类相关奖项,通过调查推选推进“大城众管”,展示重庆垃圾分类成效。
  今年4月民调显示,重庆开展垃圾分类的市民知晓率达到97.5%。
 
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3%
  重庆垃圾分类的前端分类效果持续向好,后端的收运处置也在持续发力。
  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发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系统管理垃圾分类工作。同时,重庆率先构建了垃圾分类运输智慧化网络物流系统,率先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并率先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
  据统计,重庆在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已有50座,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置。
  今年,重庆新建成投用永川、綦江、潼南、丰都4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能力提升到11750吨/日,每日1万吨的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3%。
  另外,洛碛餐厨厂已顺利启动调试,厨余垃圾处置体系初步建成投用。
 

重庆将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今年基本建成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重庆生活垃圾分类的法规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健全。市城市管理局以落实《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契机,今年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设置指南》《分类投放指南》《重庆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10个标准文件,累计制定34个配套文件和标准体系。
  另外,《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纳入市人大、市政府2020年立法预备项目。市城市管理局起草并形成了《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总则、规划与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等方面,对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作出详细规定,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也意味着重庆正在推进以立法形式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务和责任。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求,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区域统筹实施、全社会普遍参与”,推动重庆垃圾分类工作走向全国前列。
  2020年,重庆将基本建成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2年,重庆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来源丨上游新闻  重庆市垃圾分类

上一篇:《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绿色生活方式篇 下一篇:再接再厉——我司在“重庆市环卫服务公司行业优秀企业推荐”周评选活动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