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你都了解吗?探讨日美垃圾分类回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1-10-27 发布:赛通环卫

           去的2019年, “垃圾分类” 这个词炒热了整个中国的半边天,现在半年过去了,上海的垃圾分类怎么样了?根据上海市官方《关于推进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对给出我们的评价是:好于预期。而同济大学研究所所长杜欢政的分析则更为细致:“宣传动员的效果、垃圾的分类率和分离率,是超出预期的。目前上海垃圾的分类率约为70%至80%,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按照原来的预想,半年能实现50%的分类率就不错了。但最难的是,如何解决仍未完成分类的20%至30% ,这部分还会反过来影响前面百分之七八十中不稳定的部分,导致分类率出现反弹,甚至退回50%也有可能”。

存在的问题

 

战告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定时投放为早出晚归上班族带来的不便、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监督是否可持续、湿垃圾量暴增如何处置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固废回收体系与处置技术运行了这么多年,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垃圾的处置体系能否成功主要看一头一尾, 这两者相辅相成:

头:指的是垃圾前端的分类

垃圾的前端分类做好了,末端的大规模机械化分类、回收、再利用才能真正把效率提高起来,达到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

尾:指的是末端处理

末端的处置跟上了,才能让前段垃圾分类更加明确,分类的人也会觉得更有意义。

我们曾经也经历过盲目学习国外垃圾分类经验的阶段,市区的垃圾箱采用五花八门的分类方法,垃圾车真正收垃圾的时候又一股脑混在一起一车拉走了,久而久之市民发现分类并没什么作用,打击了居民分类回收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整个垃圾处理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后端处置的处置能力也不足,即使分类回收回来,也没法做到资源化分选利用。

从国际上来看,垃圾分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日本、北欧为代表的精细化分类;另一类是以美国、英国、澳洲为代表的的简单分类。说到根本,日本更多是以人来做分类,而美国、英国甚至德国实际上都是简单分类后,由专门的垃圾从业者通过机器进行精细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由于土地稀缺,填埋受限制,各种矿产资源匮乏,主要采取精细化分类和焚烧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对垃圾进行深度资源化处理,资源化后的材料送回产业链继续回用,实在不能回收利用的组分的进行焚烧,而不能焚烧的进行压缩无害化后用作填海造陆。

日本的主要生活垃圾分为五大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型垃圾、资源垃圾和有害垃圾五类,每类垃圾之下又细分为若干具体小项。以不可燃垃圾为例,涵盖壳形物品、瓶形物品、喷雾瓶、金属物品、玻璃物品、陶瓷物品、塑料物品、小电器、PVC物品等。居民回收垃圾前,都需要先分别分好类再统一回收。所以如果按居民回收分类情况,部分日本地区甚至能分到51类。

日本的家庭回收会每年收到一张这样的时间表(见下图),要求当地居民在制定时间早晨8点把垃圾投放在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在日本没有拾荒者捡拾纸板饮料瓶卖钱,只有政府专门机构负责回收。在处置大型垃圾时,要提前向垃圾处理中心预约,定好回收时间后去便利店花钱买大件垃圾处理券,再等到指定大件垃圾回收时间和地点将处理券贴在冰箱彩电等大件垃圾上进行回收。以这种方式,一方面抑制了居民对于垃圾的产生量,另一方面也通过“人”的分类,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日本:垃圾的末端处置

日本垃圾的处理站叫资源回收站,那里有人对回收分类的垃圾进行进一步筛选。将马上能够循环利用的二手电器、二手书、二手衣服挑选出来,分别送到对应的二手市场渠道中。并对可以回收利用的产品进行分类处置。例如饮料瓶、玻璃瓶可以送到相关工厂回收重新利用,纸张和纸板送到造纸厂生产再生纸,可燃垃圾送到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置,其焚烧的末端产品可以压缩后进行无害化处置,与不可燃垃圾无害化和压缩处理后的产品一并用作填海原料。

日本是典型的以焚烧为主的国家。按照日本环境省2017年的数据,日本当年废弃物总量为4289万吨(约115个东京巨蛋),每人每天排放920克垃圾。而全日本共有1103个垃圾焚烧厂,比去年降低了17家。具备垃圾发电的焚烧厂占总设施的34.1%,较去年的32%有所增加。日本东京都核心23个区面积623平方公里,人口924万人,建设了21个垃圾焚烧厂,基本上每区一个。

日本对于焚烧的“痴迷”来源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经济速度急速增长,当年日本还在1964年办了奥运会,随着经济增长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许多地区垃圾处理设施不足。于是政府为了应对问题,急切的推进垃圾焚烧。1971年开始,日本推行每个辖区“自己处理”的原则,各个区域自己处理自己垃圾并分别兴建自己的小焚烧处理厂。而到了80-90年代,垃圾分类运动不断高涨,日本 “沼津的实践”逐渐成为了整个日本的垃圾回收系统主流。进入2000年,从大阪市丰能町焚烧厂附近测出了有记录以来最高浓度的二噁英以来,二噁英事件传遍全国,政府不得不修订法律规范二噁英的排放。并且发现各个区域小的焚烧厂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发电,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政府也把眼光逐步转向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

而服部雄一郎 [ 日 ]著的《日本垃圾焚烧全报告》也对日本垃圾焚烧有存在的问题有比较详细的阐述。服部雄一郎曾任日本地方政府垃圾管理专家,并大力协助一些地区推行基于“零废弃”理念的垃圾减量活动。服部指出:垃圾焚烧整体处置价格昂贵,导致日本废弃物管理总体成本很高,政府补贴大量流向焚烧、替代措施有名无实。随着2001年二噁英公害问题的冲击,日本政府要求全国各地的焚烧厂立即安装布袋器以解决二噁英问题,进一步抬高了日本废弃物管理的成本。2010 年,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平均管理成本高达每吨537 美元(相当于3800人民币),人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成本为180 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60多元),意味着一个四口之家每年要支付760 美元(5320人民币)。如此昂贵的焚烧成本,并不符合可持续和经济性的原则。

 

上一篇: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垃圾分类经验借鉴 下一篇:重庆“生活垃圾的处置”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