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共建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14个

时间:2023-03-20 发布:赛通环卫

  

3月8日,出席2023年全国两会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余国东,就围绕“共抓生态保护,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这一主题发表了以下讲话。其中提到,成渝两地围绕绿色发展谋共赢,包括了共建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14个等等。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余国东

◆ 共抓生态保护,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
2020年以来,重庆携手四川强化“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大格局,累计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近100项,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成势见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筑牢。
两地围绕生态修复强协作。包括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两省市提前完成1.5万余艘渔船、近2.7万名渔民退捕上岸。联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280余万亩,协同生态修复长江干支流沿岸废弃矿山7000余公顷。
两地围绕环境保护聚合力。包括协同立法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投资20余亿元在铜钵河、琼江等跨界河流实施110余个治理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等。
同时,两地还围绕绿色发展谋共赢。包括共同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协同推动区域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建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14个等等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协同、措施协同、政策协同、能力协同,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
●共商环境管理,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协作样板。包括加强跨界重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会商,联合开展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川渝高竹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深化司法协作,加强交界水域禁捕联合执法监管,协同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销售违法犯罪行为等。
●共抓生态保护,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包括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推进江河水系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定川渝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共同推进嘉陵江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
●共治跨界污染,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深化跨界水体协同保护,深入推进“联合河长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推进大清流河、南溪河等跨界河流一体化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体联动,联合实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治霾科技攻关,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化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等。
●共推绿色发展,全面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包括持续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联动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和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创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

上一篇:《重庆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2025年将建成10个绿色分拣中心 下一篇: 经验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