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互联网+回收”,家门口也能卖旧物

时间:2024-07-08 发布:赛通环卫

  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两江新区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采用“互联网+回收”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两网融合”按下加速键。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再生资源行业有三大典型痛点,一是居民混投,可回收物被厨余等垃圾污染,造成再生资源变垃圾;二是市场整体还是很混乱,回收店缺斤少两,居民注水作假;三是门店管理不规范,既影响市容环境,也影响市民体验。面对以上问题,两江新区的解决方案是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通再生资源全品类全链条,采用“门店+上门”模式开展可回收物的收集。

升级再生资源门店,打造再生资源行业示范

  两江新区开设小熊分分再生资源服务站,对店内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外侧进行收集结算,内侧进行简单分拣,保持外部视角干净整洁,解决市容问题;门店融入时尚的设计理念,升级其整体形象,颠覆居民刻板印象;门店价格保持公开透明,坚决杜绝缺斤少两,从源头规避注水行为。以本店运营为基石,两江新区将形成标注化运营模式并推广至全区,实现全区市容环境的升级规范。

上门回收.png

数字化平台赋能循环利用体系,用户一键预约上门回收

  两江新区借助小熊分分小程序搭载的“上门回收”服务,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完成可回收物的回收兑换。居民线上预约下单后,小熊分分数据平台将进行智能派单,分派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志愿者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垃圾分类回收志愿者按照预约时间准时上门,使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难度,提升居民的积极性。此外,两江新区还可在管理平台查询辖区内使用上门回收的人数,回收品类及重量,便于管理辖区内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上门回收.png

动员社会力量,拾荒者变志愿者

  在“门店+上门”模式中,两江新区物色挖掘“拾荒者”,并为其免费提供工具,开展可回收物知识,上门回收操作等培训,将“拾荒者”转换为“志愿者”,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志愿者的可回收物收集到一定量后可直接运输到门店,既能保证志愿者的收益,也保证辖区内所有源头数据均被记录统计。拾荒者通过上门回收服务提升收益的同时,解决居民投递可回收物的最后一公里,也成为社会的贡献者。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依托现有模式继续探索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更多可能性,依法加强可回收物日常运行体系的监管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和垃圾分类重要论述 下一篇:绿化环保过暑假,垃圾分类不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