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成250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 ,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

时间:2024-07-29 发布:赛通环卫

  一个小水杯的能量有多大?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用竹纤维制成的小水杯,不仅能被自然分解并被土壤吸收,也可回收碎解后用作肥料。按照全国一年一次性塑料水杯消耗量200亿只计算,如果全量替换,预计可减少废塑料产生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相当于增加15万亩的森林种植面积。

  “以竹代塑”,使用竹制品生产小水杯,是重庆推动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7月25日,2024年重庆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重庆已建成250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如“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旅游休闲区”“无废酒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生活、农业三大重点领域,重庆已取得较好成效。工业领域方面,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6.77%(全国57%),工业固废废物产生强度下降至0.33吨/万元(全国1.02吨/万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1.1%(全国55%);全市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园区33个。生活领域方面,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领先。另外,2023年,全市城市生化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8.43%,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23%。农业领域方面,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44%,高于全国88.1%的平均水平;2023年共回收废弃农膜1.3万吨,回收率达到94.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田间地头“白色污染”进一步减少。

  重庆将制定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实施方案,每季度发布“无废指数”,开展年度“无废城市成效评估”。重庆的“无废指数”是以数据形式展示固体废物管理成效,综合表征各区县“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重庆“无废指数”测算发布范围为重庆市全域,包括38个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

  整个指标体系重点聚焦“无废城市”建设中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塑料治理、节能降碳,群众获得感等领域,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关键环节,筛选7大类15项指标,构建重庆市“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第一类为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水平,共4个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和创建绿色工厂的企业占比。第二类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共2个指标,包括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第三类为建筑垃圾治理水平,共3个指标,包括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建筑垃圾监管达标率。第四类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共2个指标,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综合治理率、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第五类为塑料污染治理水平,共2个指标,包括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完成率和农膜回收利用率。第六类为公共机构单位节能降碳,包含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评价结果这1个指标。第七类为“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包含新增创建“无废细胞”数量这1个指标。这些指标,不仅科学地反映各大领域固体废物“三化”水平,而且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年度,半年度或者季度数据。

  接下来,重庆将从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治理、着力改革惠企惠民、加快数字场景开发等方面,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据介绍,重庆将开设“无废城市细胞”在线申报、评估、认定、公布应用及典型渣场尾矿库环境风险防范在线视频监控、“无废指数”等应用场景,实现场景多跨融合,推动点上创新、线上创建、面上推广,助力实现全域“无废”。

 

上一篇:最新一批市级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公示 重庆发展绿色制造激活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市城市管理局召开2024年建筑垃圾监管执法情况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