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小程序分类到大件垃圾资源利用,两江新区这样推动垃圾分类两网融合

时间:2024-08-19 发布:赛通环卫

  在两江新区的小区,住户们只需要上传照片,便能够通过手机获取垃圾分类的引导信息。真的如此方便?原来,为降低垃圾分类难度,解决居民垃圾分类“最后一步”的难题,两江新区在小区推行垃圾分类的“小熊分分”小程序,这是国内研发推出的首款垃圾分类AI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居民只需要通过小程序拍摄厨余垃圾桶照片并上传,就能自动识别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分类,智能引导居民更好的完成垃圾分类。

大件回收区.png

  AI小程序的加入,是两江新区推动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建设其中一项举措。为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两江新区推动每个社区每周开展定点宣传、资源回收日活动,每个月进行2次主题活动,每个季度开展1次垃圾分类表彰活动,全年每个街道召开针对居民、团体、单位等垃圾分类效果的评比和表彰。并且,还开展定点服务站的分类积分兑换服务,5辆专业宣传车在小区巡回宣传。

  全区还每年组织大型主题活动,在窗口地区、重要节点、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每个小区有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小品、轨道交通、影院广告、公交站台广告、商业中心LED等实现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全覆盖。

  同时,线上也同步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了“两江垃圾分类”微信号、抖音号,邀请各街道书记、主任拍摄垃圾分类专题片,结合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拍摄垃圾分类动画短片、脍炙人口的说唱版本小视频、“江小分”垃圾分类专访、街道书记主任代言垃圾分类、100名垃圾分类达人等在线上广泛推广。

大件垃圾资源利用中心.png

  在两网融合的“另一头”,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内设置了大件垃圾资源利用中心,解决两江新区范围内大件垃圾的分类回收拆解和资源化利用问题。

  大件垃圾在小区内进行收集,堆放,到专业的车辆运输到指定的2个资源化利用场地处置。大件垃圾资源利用中心车间配备了专业的成套大件拆分设备,每天的设计处理能力是20吨,实现大件垃圾80%左右的资源化利用,大部分的出料都被用来制作生物质燃料棒和颗粒,作为生态环保燃料。有效解决了两江新区大件垃圾处理难得问题,推动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处理,进一步提升两江新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大件垃圾回收工作,两江新区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让“拾荒者”也能发光发热。他们培训“拾荒者”转化为上门收志愿者,并且免费提供工具、志愿者工作服等,让“游击队”转为正规军,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小熊分分小程序”帮忙他们提升收益的同时,让“拾荒者”成为社会的贡献者,真正实现动员社会力量,反哺居民,解决居民投递可回收物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两江新区还建成了垃圾分类及资源化研究中心,集产、学、研一体,依托环保公司的专业技术力量,从投、收、运、处四个环节开展垃圾分类及固体废弃物的全生命周期研究,研究中心配置了各类专业仪器设备。未来将专注于垃圾分类及固废资源化理论、制度、技术创新及传播;有机垃圾、其他垃圾的联合处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

上一篇:重庆各区县积极开展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篇:重庆南岸区:垃圾上“网”,美丽上“岸”